射線照相膠片的理想長度是多少?
當對彎曲物體(例如管道中的周向焊縫)進行射線照相時,如圖3-12所示,得到的圖像將會出現(xiàn)扭曲,密度也會發(fā)生變化。
由于壁厚t的管道的曲率,使需要穿透的材料厚度增加到T,因此膠片兩端的密度會低于中間部分。
此外,如果缺陷被投射到膠片的兩端附近,缺陷圖像的畸變會變得更大。因此,適合缺陷判讀的膠片長度是有限的。根據(jù)工作性質(zhì),這種所謂的“有效膠片長度”,在諸如EN 1435之類的規(guī)范中有所定義。
應用圖3-12所示的單壁技術(shù)并不總是可行的。
為了仍然實現(xiàn)100%的檢查,采用了雙壁/單影技術(shù)(DW-SI)。(在無損檢測術(shù)語中,DW-SI和DW-DI經(jīng)常被用來分別表示雙壁單影和雙壁雙影。)
在這種情況下,需要圍繞檢查對象的圓周等距離拍攝多張射線底片。拍攝的射線底片數(shù)量取決于要遵守的標準或規(guī)范。
在規(guī)范中,有效膠片長度是通過與管道名義壁厚(t)相比,可能穿透的額外壁厚百分比來確定的。常用的百分比為10%,20%和30%。對于一般用途,20%是一個實用值,其中膠片最白部分的密度應至少為2。
對周向焊縫進行100%檢查所需的射線膠片數(shù)量,也可以通過計算從規(guī)范中得出。當涉及大量類似的焊縫時,這是一個重要的數(shù)字,因為過多的射線拍片會不經(jīng)濟,而過少則會導致檢查質(zhì)量不足。
對于不同管徑和壁厚在不同源位置所需的最少射線拍片數(shù)量,可以從圖4-12中的圖表中得出。該圖適用于單壁和雙壁技術(shù),其中要穿透的最大增厚量為20%,符合EN 1435 A。
例1:
使用外徑為300mm的X光管來檢查直徑De為200mm、壁厚t為10mm的管道中的周向焊縫。焦點和X光管外部之間的距離為300/2 = 150mm。
F = X光管直徑的一半 + De = 150 + 200 = 350mm。
t/De = 10/200 = 0.05 和
De/F = 200/350 = 0.57
兩個坐標(0.05和0.57)的交點在n = 5的范圍內(nèi),因此射線照片的數(shù)量必須至少為5張。
例2:
當使用靠近管壁的源時,t/De = 10/200 = 0.05 和 De/F = 200/(200+10) = 200/210 = 0.95。
當兩個坐標的交點位于n = 4的區(qū)域時,通過使用靠近管道表面的放射性源,減少一次曝光仍可確保符合EN 1435 A標準。最初,該規(guī)范只允許使用在同位素而不是X光管。
?

